经济学家总结出这样的简单规律:当供给不变,价格就取决于需求,取决于购买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当供给增加的时候,价格就会下降,而供给减少时价格就会上升。
进一步理解,机会成本其实是揭示了资源稀缺与选择多样化之间的关系。稀缺性是社会的基本属性,而选择是我们所必须做出的决定,稀缺的引入意味着我们的效用无法全部满足,当只能占有一部分资源的时候,我们会通过选择行为“约束”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就代表了机会成本。
羽球U19国际赛中国揽三金日本国青队惨败遭炮轰
中国也部缺乏“庞奇阴谋”这样老套的故事。陈相贵的“万里大造林、利国又利民”的口号蛊惑大众。“今天投入2.66万元,8年后回报18万元”这样的广告使大众失去理智,狂热的人们竟然自己为明显不合逻辑的泡沫寻找着各种“合理”的依据。陈相贵用传销方式发展起了销售团队,通过培训洗脑不断发展业务人员认购。当阴谋被戳穿的时候,陈相贵已经非法吸纳了13亿元。柯达公司和宝丽来公司曾经为了争夺一款快照相机的市场而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1976年,当柯达公司进入该市场时,宝丽来公司的毛利率已经达到40%以上,柯达公司别无选择,只能通过降价方式抢占市场份额,两年之内他就将产品价格降到生产成本的水平。当然,宝丽来公司高层也同样意识到,如果不反击就意味着自杀,负责价格策略的销售主管同样制定了“极度的暴力”的价格,结果柯达公司三年内亏损4.84亿美元,随后这场价格战持续了两年,直到1984年,柯达公司仍然没有在市场份额上击败宝丽来公司,双方都没有从这场搏杀中获得胜利。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人们对损失和获益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的痛苦要远远超过同等获益时的快乐。看看以下两种选择:需求弹性是经济学中使用极广的概念,今天的商人们更是运用得炉火纯青,而价格歧视就是最著名的应用。
然而,这样的决定尽管对韩国消费者有利,但却使得韩国农民处于劣势地位,利益集团的出现使得剧情更加戏剧化,韩国在野党首先鼓动韩国农民进行抗议活动,并且散布出骇人听闻的言论“食用美国牛肉的人就像实验动物”。
从批发火柴开始学习经营的瑞典人英戈瓦·坎普德拉,创建了一个名叫宜家(IKEA)的公司,今天这家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具连锁企业。不过最近,在心理学家的帮助下,宜家开始压缩它的商品目录了。
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后一个馒头带来的边际效益最小,同样,愿意为最后一个馒头花费的钱也最少,因而聪明的商家会把每个馒头卖出不同的价格。
中国外汇储备“四连增”环比微增近23亿美元
哪里有蒙汗药买哪能买到:建滔集团2018年纯利升9%至60.76亿港元末期息…
不过,有时候竞争者的故事也让经济学家们大跌眼镜。Adobe公司开发了一套桌面出版软件PostSc
市场交易中也在不断实践着热力学第二定律。还有很多市场也有类似的现象,比如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如果某个职业有较高的收入,人们就会自发地转而学习与该职业相关专业的知识,改行从而提升收入,当各种行业和要素的价值达到平衡的时候,这样的活动就停止了。而价格似乎也有同样的效果,价格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东西,他鼓励着人们采用最节省成本的生产方法,把可得到的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目的,并且他改变了人们对财富的分配,经济学家总结说,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是通过价格制度来实现的。价格制度使人们能够在他们生活的某个方面和平地合作,无须指导、无须相互对话或相互喜好,就能完成这个任务,每个人在所有其他方面则各行其是。价格制度运行得这样好,这样有效,以至我们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感觉不到它。
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保证另一个人行动的特定结果是有条件的,并且让他人服从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坦率地说,企业家是通过付酬做到的,他们向员工支付了有保证的工资,并以此控制他人的生产行为,这就是最初的雇佣关系。在高价的诱惑下,每个成员国都希望能够增加石油产量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在无法增加配额的情况下,他们开始偷偷地销售石油。OPEC的价格并不会受到单个输出国的影响,因此如果别人作弊而他们不作弊的话,那么意味着他们的利益会减少。事实上,最终的结果是可以预计的,每两年一次的OPEC会议都会就减少产量达成协议,然后各个成员国又私下违背协议,渐渐地,OPEC在维持合作方面变得无效率了,到了1986年,原油价格又回落到每桶12.52美元。直到今天,OPEC仍然无法找到一种有效制止作弊的办法。
这样的描述实在是太明白不过了。作弊行为来自于高额利润的诱惑,只要存在高额的利润就一定会有作弊。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为了使自己不被海妖的呼唤所动,竟然让别人把自己绑到帆船的桅杆上。不仅如此,真正令OPEC不稳定的原因是欺骗或作弊。尽管OPEC的努力是确保石油的价格,而每个成员国也知道高油价才能使他们获得高利润,然而高油价还诱惑着成员国。
当时的杰文斯还不满25岁,这封信也是边际效用基本原理的最早陈述,杰文斯在其《政治经济学理论》中详细介绍了戈森的思想体系和观点,并承认戈森这些观点是先于自己的。当有人试图扭曲这种价格影响的时候,结果怎样呢?1973年,当油价涨了三倍以后,美国政府却对这样的情报置之不理,由于美国政府对石油和其他能源实行价格管制,这导致价格从生产者到使用者之间的传输受阻,其结果是,美国政府不得不建立庞大的控制机构来分配不足的供应,据说美国能源部1979年雇用了两万人,开支约100亿美元。